深度调查:流氓软件靠缺德赢利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这是一个奇特的产业链:从最上游的共享软件,到中间的“流量”公司以及广告公司,再到最下游的广告主,这些角色都在利益驱动中被逐渐扭曲

  杜晓明(化名)最近有点郁闷。

  不久前,一场由奇虎和雅虎“导演”的口水大战,再度把“流氓软件”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但远在河南郑州的杜晓明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争斗居然影响到了他的“生意”。

  杜所从事的,可以说是互联网产业链上最隐秘的一个环节:就是出售弹窗流量或帮人提升Alexa网站排名??这完全是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行业,因为他们做流量的方式,主要是依靠那些隐藏于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中的插件或恶意代码??而这些,现在都被视为“流氓软件”。

  “现在流氓软件人人喊打,很多广告主变得谨慎了。”8月9日下午,杜晓明在网上向《财经时报》无奈透露说,“反正,以后的生意肯定更不好做了。”

  灰色产业链

  杜只是这个灰色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人物。

  《财经时报》从多种渠道处获悉,目前在全国,依靠各类软件插件为生的组织已不下数百家,其中,一些“正规公司”的年收入甚至超过千万元。

  “但大多数卖流量的人,都不愿以公司的名义操作。他们大多以团队或工作室的形式,少则三两个人,多则十来个人。”一位混迹中关村的资深人士分析说,“他们都清楚这种生意上不了台面,也不可能长久。”

  该人士透露说,这一类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以北京为最,仅在他所处的中关村知春路某大厦内,他所接触到的这类“团队”就不下五六家。

  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有许多相同的特征:素质较高,均有大公司技术出身的背景;为人做事相当低调,深居幕后,很少抛头露面;他们甚至不出面接业务,而是依靠广告公司拉活。

  但是,当需要向广告主介绍“业绩”时,他们却有颇为专业的一套说法。

  “我们一般用装机量表示业绩,也就是流氓软件侵入电脑的数量。大公司的装机量可以超过2000万台,我们这些小的,也能做到100万台左右。”杜晓明解释说,“接到单子后,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利用后台程序让用户电脑不断弹窗。”

  弹窗流量目前的售价为6元/每千IP流量,也有人愿意以4元的价格接单。“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但也绝对是暴利。”杜透露说,“按每天弹百万次计算,每月收入几十万元很正常。”

  同时,利用流氓软件的弹窗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高明”。“我们现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操作系统进行弹窗,我们甚至还能让用户打开竞争对手网站时弹出广告页面。”杜说。

  这些流氓软件当初又是如何安装进数千万台电脑里的?

  据知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它们主要通过与热门软件的捆绑来实现。流氓软件之所以猖獗至此,国内的共享软件行业难逃干系。

  这个产业链的运作流程大致如下:做弹窗生意的人,一般会先找“上游”的软件作者,以每次捆绑5分钱左右的价格捆绑木马程序,然后他们再向“下游”的客户销售弹窗广告。此外,在上下游之间,又存在若干环节的“中间人”或“代理人”。

  “目前国内所有的热门软件,都不排除有流氓软件在幕后控制。”该知情人分析说,国内很多势力收购共享软件,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

  灰色“包装术”

  与那些“三两杆枪”小打小闹的团队相比,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的千橡互动集团可谓这一灰色产业中的“巨鳄”。

  据上海很棒公司内部人士称,他们成立已有两年,正式营业才3个月。目前营业收入已近200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突破8000万元。”

  这家自诩为“国际网络广告联盟”的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关联广告”,说白了,也就是直接将关联广告发送到用户的电脑桌面上。

  如何实现这一点?做法很简单,就是先依靠众多软件的捆绑,将其名为“很棒小秘书”的插件安装于用户电脑内。“中招”用户只要上网搜索,不管使用哪一种搜索引擎,屏幕下方都会弹出与搜索关键词关联的广告。

  在去年北京网络行业协会公布的十大流氓软件中,“很棒小秘书”赫然位列第七,排名甚至超过百度搜霸、中搜网络猪等“知名”插件。而据网友的控诉显示,这一软件不仅具有强制安装和无法彻底卸载等“流氓”特性,还有间谍软件的嫌疑。

  相比之下,以旗下猫扑而知名的千橡互动集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十大流氓软件”名单中,千橡的“dudu下载加速器”名列第四,仅次于3721、淘宝、易趣三者之后。

  据知情人透露,千橡通过其收购的中国共享软件注册中心(现改名为中国软件社区)的影响,已与数百个共享软件达成捆绑协议。目前“dudu下载加速器”安装量已超过3000万。

  更不为人知的是,千橡在“dudu下载加速器”里面还捆绑了另一名为“DM Cast桌面传媒”(Desktop Media,下文简称DM)的可疑软件。

  据不少“中招”网友投诉反映,只要连上网络,DM软件就会自动弹出类似IE的广告窗口,该广告窗口用任何拦截程序均无法屏蔽,用各种反病毒软件也无法查杀,“真是比病毒还恶劣!”

  《财经时报》从千橡官方网站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介绍:“DM是一个集广告(多种形式)发布、显示、统计、结算为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DM广告发布模式之一是:“用户在打开IE浏览网页的时候激发广告;用户只要打开电脑联网,定时弹出广告。”

  千橡甚至向客户们宣称:“DM可以直接监控用户的网络活动,并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加载广告,这种有的放矢的宣传方式,无疑会更为有效直接。”

  有人对此质疑称,千橡的DM软件同样有间谍软件的特征。

  “我敢肯定,千橡的主要盈利来源不是猫扑,而是DM每年2000万元以上的广告收入。他们的广告客户甚至包括联想等大厂商。”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

  业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目前国内对于流氓软件的法律监管还存在缺失,因此很多大企业均存在与流氓软件有染的现象。上述的“灰色”商业模式的出现也是正常现象,其前途很难预料。

  链接

  对于流氓软件,业界比较公认的定义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流氓软件主要分为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浏览器劫持程序、行为记录软件以及恶意共享软件等。

标签: 代码 互联网 排名 企业 搜索 搜索引擎 网络 网站 信息技术 行业 选择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2006年中国网络主管论坛活动圆满闭幕

下一篇:工作疏忽 苹果Mac Pro上市两天就发安全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