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平台化发展 企业面临竞争新形势

2011-12-21 17:51:44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无论门户网站还是应用开发者,都能够觉察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深层变化,其表现出的互联网服务社会化的需要引起了开放平台建设热潮,应用融合并且模块化呈现使以产品为中心的研发模式很难成功黏住用户。门户站开放平台的日臻完善也增大应用开发者热情,互联网开放平台发展正全面铺开。

  资源整合带动开放平台扩张

  网络资源的急剧增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舞台进行规则化展示,应用泛滥的结果是过度开发的表现,传统技术竞争必须过渡到占领用户群的竞争。因此资源整合应带来用户需求的清晰对位,使用户获得更流畅的网络体验,并以这样的方式带动互联网全新产业链的形成。

  今年9月21日,腾讯Q+历经打磨终于全员开放,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开放平台,目前整合280余款热门应用,涵盖新闻、旅游、社交、游戏等11大类基础服务,力图实现用户快捷享用丰富精彩的一站式在线生活。一站通行的诱惑在于各个应用之间会以用户为中心互联互通,用户凭借一个账号便可以随意选择所需应用,真正做到应需而动。

  互联网平台概念并非业界独创,它来源于现实社会一条龙服务模式。平台概念由广泛到专一,不知不觉引导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思路,产品服务与用户合为一体成为网络应用模块化体现。社交网络应用扮演平台角色,为第三方应用的植入提供了条件。服务型网站对自身产品来说也是营销平台,如健康服务类网站可以提供疾病医药查询、医生转诊和医院推荐等一体化服务,各种服务包括移动应用都搭载自建平台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网站价值。120健康网认为,中小企业在平台搭建方面不妨参考门户网站开放平台模式,植入第三方应用或自主开发用户粘性较高的应用从而占领用户某一领域的需求。

  互联网掀起新的竞争风暴

  此前,腾讯就已经推出包括腾讯朋友、QQ空间、腾讯微博、财付通、电子商务、搜索、彩贝以及QQ在内的8大开放平台,以各自特色并整合其他第三方应用模式打出腾讯自己开放平台王牌。腾讯7月数据显示,包括Q+在内的开放平台目前已有活跃用户超过1.2亿人,拥有超过8万名注册开发者,审核过4万多种应用,其中个体应用单月最高分成已超过1000万元。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奇虎360也先后推出安全桌面、极速浏览器等开放平台,其他门户站也正积极准备自己开放平台的推出。不难发现,以用户基础作为开放平台开发条件的扩充模式,在业界内的意见是达成一致的,这也是立志开发自己开放平台的中小企业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平台级企业的战争如火如荼,应用开发者也进入状态,搭载一个好的开放平台是他们得以吸金的前提和保证,而平台内的营销推广又是一个战场,比之于平台大手笔的杀戮,应用开发者之间的摩擦将更加惨烈。网游行业流传一句话叫做得平台者得天下,盛大、巨人等网游巨头对于平台的竞争史无前例,但都是用户数量是生存本钱的经营理念,开放平台对于用户的吸引是传统网游火拼的新形式而已。

  在竞争压力面前,中小企业面临两种命运,一是顺应开放平台形势,从基础做起积极投身自身平台建设中去,但是没有强大的背后支持的话,将很难快速强大;二是干脆转战应用开发,以提供细分需求为思路依靠开放平台进行用户占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将会由于开放平台的资助而变得前所未有的低。不过个人及企业开发者在数量上将更多余平台级企业,因此竞争强度也并非脆弱。如何选择自身发展模式,还将取决于自身实力和市场定位。

  企业认知支撑互联网未来

  互联网总体的发展态势是进步的,只不过新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企业的竞争也表现为新的形式。而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发展趋势,一面为用户带来流畅网络体验,另一面却对企业自身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按照开放平台理念,互联网产业将不再只是做生意,而是在做生态,互联网整个产业资源整合和平台发展需要更健康的大环境。平台级企业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开发维护、后台管理都需要更大的技术支持,运营需要更多的资金保证,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并从行业认知上改掉过去单纯捞钱心态,提升互联网发展环境自觉维护的觉悟和能力,这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的根本。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无论行业规模和运营机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商业模式由技术竞争到开放平台竞争,营销观念由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研发模式以产品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但无论互联网发展的脚步迈向何处,其产业定位都是顺应用户需求的,开放性平台的风靡正是适应了用户网络应用社会化需求的结果。它带给互联网企业的思考是广泛的,也是企业竞争形式改变的新起点。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2011年十大互联网新闻 淘宝商城暴动最受关注

下一篇:2011年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正式发布